海南香精香料烟用香精是食用香精中的一个大类,它是由两种以上的烟用香料按一定配比并加入适用的辅料和适当的溶剂所组成,是专供各种烟草制品加香矫味使用,使之在燃吸时产生良好烟香烟气效果的一种烟草制品的添加剂。
这种添加剂一般不能供其它非烟草制品作为辅料使用,是专为烟草工业生产的配套材料,属于生产资料性质的产品。
烟用香精的研制和调香,具有特定的要求和目的性,在应用科学技术方面来看,与其它用途香精的调配,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的专门的要求。
可以单独或调配后添加于烟草制品的香料,称为“烟用香料”,“烟用香料”同时也是调配烟用香精的原料,可能是一种“单一体”(如化学合成法),也可能是一种混合物(如天然香料、香精基等) 。
烟用香精归列在食用香精大类中,视作为其中一个分类,因为它与作为食品用的香精有着不同的概念。虽然它和食品饮料等一样,也是讲究香和味的,但是加香的烟草制品(除嚼烟、鼻烟直接进入口鼻外)并非象其它食品饮料等成品,全部从口腔进入胃肠消化吸收,而是在燃点抽吸时,烟丝要经受950℃以下不同温度所产生的烟气——主流烟气、支流烟气,形成烟香烟味等气相和微颗粒物质(它是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被吸入人体,通过口腔、鼻腔粘膜和呼吸道传入神经中枢,起到刺激、兴奋、愉快和满足的效应。而不是利用烟草中营养性的成分,作为单纯的食品。
烟用香精一部分是为满足成品的嗅官需要(嗅香),大部分则要通过烟气发挥其作用,与食品饮料的加香目的不完全相同。
烟草是否归属于食品的问题,在国际间认识上也未完全一致。荷兰拿登国际香料中心的食品法律专家鲍脱马斯在文章中指出:美国则不认为烟草是食品。美国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规说明(1968年修订):“食品”这个名称的意思是对人或其它动物用作食品或饮料以及口香糖的物品和用作这些物品的成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督察员在回答询问关于制订烟草赋香剂是否可类似制订食品赋香剂的规定的可行性时说:“烟草不是食品”,故可不受食品添加剂法规的约束。
在德国烟草制品在一般食品中被解释为“由烟草制成或利用烟草作为吸用、嚼用或嗅用的均属烟草制品”。按照德国的规定,一般食品法除了明确许可做食用的以外,其他附加剂(或添加剂)均禁止作为食品原料使用。但对于天然及天然等同的赋香剂和芳香物,均不认为是附加剂,仍可使用。在烟草中除了明文禁止使用的品种外,对烟草制品中所用的保润剂、粘合剂、增稠剂、燃烧改进剂、防腐剂、滤咀组分、滤咀外包皮融合剂、包皮增韧剂和盘低、染色剂等都另作了规定,与食品脱离了关系。
在英国,有关烟草制品的规定,在食品与药剂法规上未能找到。70年代中期政府才批准新吸用材料及附加剂指导方针的所谓亨特勋爵(Lord Hunter)报告。指导方针也应用于一切进口的烟草制品。
在瑞士,有关烟草附加剂最重要的规定为:烟草及烟草制品不能含有“为了达到滥用目的而加入的其他成分”。
以上法规的举例,有一点可以说明,它们把烟草和食品是分开的。
国外著名的香料香精公司,在烟用香料与香精的研究、测试和调制以及产品的介绍和宣传等等,都分列专业部门,自成系统,它是与食品用香精分开的。
烟草品种简介
烟用香精是为烟草工业服务的产品,故有必要了解一些烟草方面基础知识,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更切合实际,这里只能作些肤浅介绍。
烟草(葡、英 Tobacco,法Tobac,德Tabak,日タバコ)的名称,国外都是从南美洲印第安人称呼烟草的土名音译而成。烟草最初传入我国阶段,也是音译为“淡巴菰”等,其后曾以“菸”名之,逐渐统一称之“烟草”。
在1561年,法国驻葡萄牙大使让·尼古(Jean Nicot)从里斯本将黄花种烟草带给法国皇后卡萨林作为医疗药物,在贵族中成为嗜好而流传,后来人们为纪念他而把烟草中含有的刺激物质(烟碱)定名为尼古丁(Nicotine)。植物分类学家林奈(Linne)于1753年将烟草定为茄科烟草属,学名为Nicotiana。烟草系一年生草本植物,古德斯披德(Goodspeed)等将烟草分成三个亚属,又分为14个组(Section),其中黄花烟草亚属(N.ruslica, n=12)有3个组9个种。普通烟草亚属(N.tabacum, n=24红花)有2个组6个种。碧冬烟草亚属(N.pampasana, n=24)有9个组51个种。
文献上第一个植物种间缘杂交研究获得成功的德国植物学家柯尔鲁特(Kohlreuter)实验材料就是用黄花烟草n=24和锥序烟草n=12的。近年植物花药单倍体用于作物育种、细胞融合、遗传工程等等,都首先从烟草属中取得突破。可见烟草植物早被植物学工作所重视。
海口香精香料烟草现在已是世界性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烟草被人类利用和成为人工驯化的栽培植物,尚未能确切地得出一致的定论。文献记录在南美洲烟草植物的栽培化,可追溯到公元前五、六千年。公元432年在墨西哥玛雅族的一个“画殿”上,发现有幅雕刻着人们吸烟的浮雕;还在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有宽大的烟叶和烟斗并列在一起的遗迹。现在国外一般把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航海探险队于1492年发现新大陆时,在圣洒尔瓦多岛上看到土人燃吸一种从未见过的东西,并在10月11日接受阿拉韦克(Ara Waks)人赠送的干叶(后来才知是烟草)的事实作为利用烟草的起点。烟草生产在世界上差不多已有三百五十年的历史,从1611年开始,南美已有正式的烟草种植,但规模很小,而大半是运到英国去消费的。
由于黄花烟草的烟味粗糙,刺激性大,1612年间,美国人约翰·鲁尔夫(John Rolfe)在佛吉尼亚开始种植从委内瑞拉的奥林诺哥(Orinoco)得到的普通烟草(N.tobacum、红花种),它比黄花烟草产量高、香气好、刺激性较缓和,从此逐渐代替了黄花烟草,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烟草植物随着生态环境自然变异,以及栽培技术和处理方法的不同,形成了烤烟、白肋烟、马里兰烟、香料烟、半香料烟(如苏联的索霍米(Sukhumi)烟)、晒烟和不同用途的雪茄烟等的烟草栽培类型。
烟草收采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如干燥、发酵、复烤、陈化等。烟草在处理过程中烟叶所含的化学成分会不断发生变化,并降低叶片中的含水量。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烤、晾、晒三种。烤制是将烟叶放在烤房中进行,经变黄、定色和干筋三个阶段,再经复烤、储存、自然发酵、醇化。晾制是将烟叶放在阴凉通风的室内或晾棚中晾干。晒制是利用日光的热量暴晒,蒸发烟叶中的水份,使之干燥。也有晾晒结合或用明火烘烤的。
略
我国的烟草分为:1.烤烟2.晾烟3.晒烟三大类。
烤烟中有:⑴清香型⑵浓香型⑶中间香型;
晾烟中有:⑴整株晾烟⑵雪茄包叶烟⑶白肋烟(包括正在发展的马里兰烟)⑷香料型烟⑸黄花烟(马哈烟);
晒烟中有:⑴香料型⑵填充型⑶调味型⑷亚雪茄烟⑸雪茄型。
我国现在是世界上产量占第一位的产烟国。烟草总产量中烤烟的比重为86.67%。
|